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 http://m.39.net/pf/a_4629702.html目前,寒地稻作区水稻播种,苗床管理,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好多农民朋友还在为苗床的病害担忧。
到现在为止,大家看了好多这方面的技术型文章,但我觉得大家没有从根本上领会苗床管理的要点。其实苗床管理要点说细了很多,但说得简单些就一点“少浇水”。我在播种前多次强调过苗床播种后要压种,但收效甚微,今年凡是顶盖的苗床,都是因为不压种导致的,如果出现了顶盖,那就注定秧苗不壮。大家总是在出了问题后来问怎么解决,而不是在出问题前杜绝出现。不是所有的问题出了都能解决的,而是预防在先才是最重要的。
苗床管理要因时因地因天气而采取办法:
一、连续阴天
在连续阴天的环境里,苗床的温度不容易升上来,水分不容易散失,旱育秧的道理我说过多次了,这里不再重提了。大家可以查阅以前的文章。阴天要控制温度,特别是控制夜间的温度,不要低于8℃,以免影响根系生长发育。当夜间最低温度达到-3℃以下时,要采取增温措施,避免冻苗现象。
二、晴天管理
晴天管理的要点是温度不能过高,未出苗以28℃以内为宜;一叶一心以25-28℃为宜;二叶一心以22℃为宜。对于棚内的空气湿度没有确切的指标,以不见蒸汽为标准。有好多农民朋友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苗小不能通风,这是非常错误的,未出苗如果温度高了也要通风。
三、水分管理
这里说的水分管理就是指土壤水分管理,我一直强调少浇水,那么少浇水与多浇水的界限在哪里,这个大家不清楚,在这里我给大家说清楚如何判断苗床土中的水分。首先是看苗床土表面是否发白,如果发白,说明表面已经缺水了,但秧苗的根在下面,表面发白不用浇水。早上发现秧苗吐水的水珠变小,在中午前后,秧苗出现连片打绺现象,这时候才是要浇水的表现。但一栋大棚中不是所有的苗都同时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哪里干了,浇哪里。对于其它的不要浇。判断土壤水分多少的方法是抓一把床土,用力一攥,手中的土不成团,部分成了小团,这时土壤含水量约为30%左右;手中的土成团,手中有微凉的感觉,一米高松开手,自然下落,落地后散开,此时土壤含水量约为50-60%;手中的土成团,手心有水,一米高自然落下,落地不散,此时土壤含水量高于70%。我们要把土壤水分控制在50-60%之间。浇水的时候,看床土的表现,如果土薄,少浇,土厚要一次浇透。
四、防病管理
在水稻秧苗两叶期,可以施一些防治病的药物,以避免病害的发生,盐碱土地区要随之调一次酸,调酸要适量,不可过多。施药要拌土撒施,不可以喷雾洗苗。
五、低温管理
在连续阴雨低温天气下,很容易产生卵菌的危害,卵菌产生一定要以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发生,所以,少浇水是防止卵菌的重要措施,少浇水,在低温时,相对于多浇水的地块土壤温度显得热潮。
水稻在低于13℃时停止生长、低于8℃时产生延迟性冷害,高于35℃时也会抑制生长,一旦高于42℃秧苗就会发生死亡。根据不同的叶龄,给大家总结出温度管理的“2、5、8”原则:在水稻一叶一心时,苗床温度不超过28℃;二叶一心时,不超过25℃(超过25℃就会出现早穗现象);三叶一心后期应控制在20℃左右为宜。最低温度界限为10℃。根据以上温度要求进行适当的通风管理:
低温是寒地水稻栽培中最大的障碍因子特别是在水稻苗期。最近我们黑龙江省吉林省都发生了持续低温现象,面对今年水稻播种早,低温的危害就显得比较严重。这里所说的低温是指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下,最低温度在0-5℃之间。这样的温度下,表面上看水稻秧苗并没有什么变化,但当温度上升之后,低温带来的危害就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10%左右芽鞘:变为*褐色;一叶期约有35%左右的叶色褪*,有褐斑;二叶期心叶部分卷曲,呈污绿色(青枯);如果到二叶一心期,则会出现大面积青枯。
从水稻生理上看,低温阶段秧苗主要表现为:一、光合强度下降。二、呼吸强度显著加强,并呈现先强后弱。三、根系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四、氮代谢失常,这个区间的低温会引起蛋白质分解。五、原生质透性增加,会导致氨基酸外渗,在根际环境里出现大量的氨基酸。这一点是最可怕的,因为,这个游离出来的氨基酸会成为病原菌的营养源,导致病菌大量繁殖,加上根系弱,就会寄生,进一步产生病理性青枯或立枯。
同时,氧气的供应对水稻秧苗的生长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水稻根系生长要求至少5%的氧气,而水中氧气只有0.3-0.5%(在淹水条件下土壤中的氧气为0-0.2%),因此,不能让苗床湿度过大,以保证土壤氧气的充足供应。
在4℃以下,根系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而产生停滞现象,根功能会暂时性丧失,处于休眠状态,当温度上升之后,叶片的功能恢复快(叶芽的生长是以细胞伸长为主要方式),根系功能恢复慢,随着温度进一步上升,蒸腾作用就会加大,而根系的吸水能力没有完全恢复,整株秧苗体内会产生水分入不抵出现象而造成生理性失水(传统说法中的青枯)。
土壤湿度过大,就会造成根系氧气的匮乏,根系生长不良,因为,根的生长是以细胞分裂的生长方式为主,促使细胞分裂主要靠蛋白质合成,靠稻苗体内含氮物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又只能在通气供氧情况下,胚乳中的养分被分解运转并产生大量的养料和能量才有可能。
低温条件会感染细菌性褐斑病,表现为叶尖变成红黑褐色,秧苗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在水稻生育转换期会大面积发作,最后在抽穗期会大面积发作,造成水稻黑穗、黑粒,千粒重和成熟度明显下降。在插秧前3-5天进行苗床消毒杀菌是势在必行的。
综上所述,当前的管理措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少浇水,保证床土充分的透气性。观察底土是否干了,如果不干,就不要浇水。
二、两叶一心期早上通风时间为3点左右,先开小口再大通风。白天要全棚通风与外界保持相近温度。
三、在水稻两叶一心期夜间是否要关棚的标准就是如果晴天最低温度低于5℃就要关棚,雨天温度不低于零度不用关棚。
水稻青枯病发生的原因1.1气候因素
黑龙江省属寒地稻作区,播种前气温低,苗床解冻层浅。秧苗生育前期气温低,后期气温突然升高,地下部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弱,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量大,水分供不应求。
1.2苗床低洼苗床低洼,土壤温度低,水分大,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
1.3本田土育苗纯水田区本田低洼地育苗,育苗床土为稻田土,土壤粘性大,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
1.4壮秧剂用量过大壮秧剂用量过大,秧苗徒长;壮秧剂用量过大,根层土壤肥料过多影响根系发育甚至杀伤根系。土壤内肥料溶液浓度过大,引起根系细胞内水分反渗透,造成秧苗脱水。
1.5盐碱危害盐碱地育苗,苗床土壤调酸不到位,土壤返盐碱,影响根系发育和根系吸水。
1.6营养土过薄机插盘育苗、隔离层育苗营养土铺的过薄,秧苗根层土壤肥分过高,影响根系发育甚至杀伤根系。
1.7通风不良秧苗前期通风晚,通风量小,地上部发育快,地下部发育慢,根系生长量小,中后期通风量小,地上部发育过快,拔苗助长。
1.8穿堂风迎风面和背风面同时通风产生穿堂风,秧苗失水过快。
1.9浇水过多前期浇水过多,床土过湿,根系发育差。
水稻苗床管理坚持“前保后控”、“高降低升”原则。
一、苗床土管理要点
水稻对苗床土的要求非常高,盐碱土、沙壤土都不适合做苗床土,施用过除草剂的土壤更不适合做苗床土,山区的朋友可以选择山地淤积土,这种土腐殖质含量高,富含有机质,最适合做苗床土;平原地区的朋友,除了在河流地取土外,还可以在荒甸、草原上寻找黑土。取土的时机最好是雨季过后,这时的土壤经雨季水洗后,含盐含降到最低,农药残留也最少,经过收集、晾晒后过筛,来年春天做苗床土最好。
苗床土拌完壮秧剂后(间隔三天)要与微生物菌肥混拌,使用生物菌肥拌土的水稻叶片肥厚,深绿、长势快、根系多、敦实、盘根好、抗病能力强、对青枯、立枯有明显的防控作用。
一、掌握水稻苗床温度管理“三个要点”
要点一:
播种-立针期,进行保温管理,温度控制在25-28℃。采取地膜、小拱棚、液化气炉、蜡烛等保温措施,出苗80%时,撤掉地膜。
要点二:
出苗-插秧前,进行温度调控管理,做到高降低升。1-2叶期,棚温控制在22-25℃,2叶-插秧前,棚温控制在20-22℃。
要点三:
早期在晴天早8点到下午3点,打开棚头通风口,以后随着外界温度升高,通风口逐渐加大;晴天低温过后,应提前通风,保证温度缓慢升高,避免在根系发育不好的苗床,造成秧苗青枯。插秧前,昼夜通风炼苗,使其和外界保持相同生长条件。
二、掌握水稻苗床水分管理“三个步骤”
步骤一:掌握不同时期水分标准
1、播种-出苗前,床土保持旱田状态,如果置床浇水充分,此期间不浇水。
2、出苗-3叶期,缺水补水,并且浇水要一次性浇透。
3、插秧前,在不使秧苗萎蔫的前提下,进一步控制秧田水分,蹲苗、壮根。
步骤二,对苗床水分状况做出正确判断
1、早晚秧苗无露珠或露珠小,有缺水可能。
2、床土表面干燥发白,甚至出现裂缝,是缺水表现。
3、中午新生叶卷曲,有缺水可能。
步骤三,采取科学的浇水方法
1、苗床用水要提前储备,水温达到12-16℃,刚从井里刚抽出来的冷水不能作为苗床用水。
2、秧苗根部土壤温度低于8℃,外界气温低于10℃时都不能浇水。
3、浇水要避开中午高温期,最好是上午8点前,或下午3点到5点期间浇水,阴天不浇水。
三、掌握水稻苗床苗旺、立枯病药剂防治“措施”
措施:2叶1心期开始,使用进口叶面肥(优种伴)加防治立枯药剂进行苗床叶面喷施,苗旺、抗病能力显著,加强水稻营养和促进根系生长,使水稻提前返青。
一、立针揭地膜(二层覆盖膜)
1、覆盖地膜目的是增温保墒,促进早出苗、出齐苗。但是早揭膜,在气温低的地方,秧苗生长缓慢,甚至僵苗;晚揭膜,随着气温上升,膜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抗性差,第一叶节难分蘖。
2、一般情况下在水稻秧苗立针期(30%第一完全叶露尖),也就是在播后5-7天,第一片完全叶展开前(呈针状,约2厘米左右)。农户常说的水稻秧苗80%见绿时揭膜。
3、最好在早晨或晚上揭地膜(如果空气湿度大、气温偏低的阴雨天,应在上午揭膜;如果晴天,揭膜时间宜在傍晚前),棚内外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
4、浇透揭膜水。在揭膜的同时,必须采取边揭膜、边浇水,如果揭膜水不足,蒸发过多,墒情较差,必须浇透水,以补充揭膜后土壤水分的不足,使秧苗尽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各时期通风
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通风达到各叶龄最低温度界限,要及时闭棚。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结合苗床温度管理的“2、5、8”原则进行通风,使其大棚温度控制在要求之内。
1.5叶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8℃(一般22~25℃),在晴好天气提早通风炼苗,棚布不要落到底,最好是肩部通风炼苗。
2.5叶期:棚内温度不超过25℃(一般20~22℃),若超过25℃易造成早穗现象,根据天气情况加大通风。
3叶期:棚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夜间最低温度高于10摄氏度的情况下,逐渐转入昼夜通风炼苗。插秧前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可以撤棚,等待插秧。
三、通风注意事项
1、通风炼苗时应注意大棚开口下方用编织物、塑料膜等挡住,避免风大直接吹到秧苗。
2、小苗通风应背风放风,大苗可大通风。
3、根据昼夜温差放风:温差过大放风时间以短为宜;温差小时可以增加放风时间。
4、防御低温冷害。外界最低温度若是低于0℃时,要求必须采取增温措施,如加炭火盆、煤气罐、热灯泡、烟雾弹等。
5、外界最低温度如果低于10℃,下午3点左右提早关棚保温。
6、如遇低温冻害发生,应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萎蔫。
7、进入3叶期的秧田更要加大通风练苗力度,特别是阴天也要早晨打开棚头通风,散去棚内湿气,使秧田始终处在旱育状态,培育壮苗。
一、立枯病
在使用生长调节剂情况下发生立枯病与播种量有密切的关系,播种量超过g/㎡时易得立枯病。立枯病症状是植株矮化、变*、新根少或无根,病苗连根拔后,根和茎的连接处掰开看茎的中心,如变黑时就是立枯病。立枯病往往心叶死的比下部叶片早。一旦发现立枯病,应立即打药防治。
二、青枯病
属于立枯病的一种,主要是苗床管理不当引起的。苗期通风少,床温高,再加上浇水多引起稻苗徒长,幼苗地上部长的过大,地下部的根系供水能力小于地上部茎叶的蒸发,严重时易得青枯病。防治的方法:平时苗床多通风、早通风、进行大通风或中午时分揭膜浇水。如果青枯和*枯混合发生时,按照防青枯病色的方法管理,同时还要喷施防治立枯病的药剂。
三、恶苗病
又称徒长病。发病轻的病苗植株细长,比健苗高1/3左右,颜色淡绿,且根系发育不良。该病害在秧田温湿度控制不当的情况下,发生程度尤为明显。苗床发病后,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并合理控制温度、水分,尤其是2叶1心以后,要重点加大温度控制。
以上水稻苗床三大病害,在发病初期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种子田苗床一旦发现病株,必须在药剂防治之后及时拔除,要求拔除到位,不能只掐断病株,仍留下病株根系于秧盘土中。务必在水稻1.5—2.5叶间,逐棚逐盘拔净。
四、烧苗
烧苗多是施肥过多引起的。施肥过多往往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在不受冻害的前提下,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洗掉一部分苗床的肥,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五、烤苗
烤苗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的现象。烤苗大都发生在苗床加盖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发生烤苗时不要轻易毁苗,追施硫铵和生根剂后,保持30℃以下的温度,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
今年早春气温低,为预防低温引起的水稻出苗慢、长势差等现象,推荐使用爱密挺拌水稻芽种或播种后覆土前喷籽,能提高水稻种子抵抗低温冷害能力,使水稻提早出苗1-2天,根系增加1-2条,提高出苗率并能预防立枯病。1毫升爱密挺拌斤芽种或喷平方米苗床稻种。
经过多年试验证明,用爱密挺拌种或喷籽与对照比较,出苗率及秧苗素质明显提高,用爱密挺拌种或喷籽提早出苗1-2天,根系多1-2条,且出苗率提高9-11%。其原理是用爱密挺拌种或喷籽能激活种子当中各种酶的活性,加速淀粉水解成单糖的过程,可快速打破种子休眠,为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提供能量,提高作物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促使迅速出苗,且苗齐、苗壮,同时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根毛数量增加、根长,使作物更加健壮。同时用爱密挺拌种或喷籽能提高幼苗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御能力,有效的预防作物苗期病害,所以爱密挺拌种或喷籽是一项投入产出比极高的农业技术措施。
今年早春气温低,会影响水稻出苗,水稻出苗慢而且长势差,提前发短信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浸种加爱密挺或使用爱密挺拌水稻芽种或播种后覆土前喷籽,能提高水稻种子抵抗低温冷害能力,提早出苗1-2天,根系增加1-2条,提高出苗率并预防立枯病。
爱密挺的效果人人看得见,用过爱密挺的农民朋友都对爱密挺充满了信心,浸种加爱密挺或水稻芽种拌碧护或播种后覆土前爱密挺喷芽种是让水稻早出苗、提高出苗率和秧苗素质的最有效措施,并可有效预防水稻苗期病害,且方法操作简单、省工省时。
但如果今年你错过了播种期用爱密挺,水稻出苗不齐,或是受低温影响,稻苗只长白芽不放叶,可以及时喷施爱密挺进行补救。1毫升喷施平方米苗床,有助于水稻快速出苗,根多苗壮,能有效预防立枯病、青枯病。
育秧期各阶段性温度湿度标准:
1)种子根发育期:从播种到出苗,约7-9天时间,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此期一般不浇水,棚内温度不超过32℃。如地膜覆盖的,待出苗后将地膜折去,如遇35℃以上的温度,应打开大棚两侧通风降温,在下午4-5时关闭通风口。
2)第一完全叶伸长期:从出苗到第一完全叶展开,约需5天,此期间地上部控制第一叶鞘高度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根5条根系,出苗80%时撤地膜,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28℃,及时通风练苗;除苗床过干处补水外,一般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田状态。
3)离乳期:从第二叶露尖到第三叶展开,约需10-14天时间,防止茎叶徒长,重点控制温度和水分,棚内温度控制在20-22℃,最高不超过25℃;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心叶叶尖不吐水或午间心叶卷曲,在早晨八时左右浇水,一次浇透。插秧前要根据天气及棚内温度情况,多设通风口,及时练苗。练苗白天温度一般不超过20℃,夜间一般不低于10℃,当夜间温度稳定通过7℃时可昼夜通风。
《绵腐病》近期大部分地区出现连续阴雨天气,温度也较低,一定要避免苗床湿度过大,出现绵腐病。绵腐病发病时期:播种后——整个苗床期(稻苗幼芽长到1.5厘米长时最易发生此病)。发病症状:水稻秧苗期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发病时先在秧苗幼芽部(或根、芽基部的颖壳处)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白色绵絮状物,并向四周呈放射性扩散,直到布满整粒种子,后期病粒上的棉絮状物因附着了其他藻类而变成绿色或因沉积铁质而呈铁锈色,同时种子内部腐烂,幼苗逐渐枯死。发病原因:(1)种子本身已经受伤,幼芽生长受抑制,易受病菌侵染;(2)苗床长期处于淹水状态(大水、冷水、污水);(3)播种期间遇到持续低温,阴雨天;播种后遇10℃以下的低温,秧苗根系活力减退,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引起根系生长缓慢,秧苗抗性下降,病菌便乘虚而入,浸染秧苗;(4)露籽处,无土壤覆盖。防治方法:(1)提高种子质量,去除破损种子,做好种子处理;(2)降湿提温,控制苗床湿度,避免冷水、污水灌床,发生后加大通风晾床;(3)做好苗床消毒,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施药防治;(4)药剂防治:进行防治。
需要的时候联系我们,我们时刻为您准备着。。。。。。
我们让您利润倍增,让用户主动找您
近期全省各地均出现水稻出苗后白苗的现象,情况如下:
白苗产生原因分析:
1、地膜揭膜过晚,高温烤苗。膜内高温高湿,供氧不足,鞘叶伸长加快,叶绿素来不及形成,成为白芽,而幼根发育受阻,则形成有芽无根的畸形芽。立针期及时揭膜晾床,降低床内温度,增加氧气供应,使白芽绿化,促进根系发育。
2、覆土过厚或顶盖,覆盖用土控制在0.7-1厘米,顶盖处敲落并适当补水。对于覆土过厚造成的白芽,只要不是湿度过大(湿度过大晾床),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可以正常转绿。
3、连续低温、阴雨天、没有光照,导致叶绿素合成受阻。
4、苗床封闭药害初期表现白苗,蹲苗。
5、取用的床土内有长残留除草剂,产生残留药害。
6、苗床碱性大、水偏碱、使用草木灰等,使秧苗缺素,不能够很好的吸收营养元素锌、铁等。
7、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后期腐烂缺氧,使秧苗缺素,影响秧苗对营养元素的吸收。
解决办法:
出现白苗现象及时喷施苗康健挺进行补救,1组苗康健喷-平方米苗床
需要我的时候联系我们,我们时刻为您准备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