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水能治白癜风吗 http://pf.39.net/bdfyy/bdfhl/150806/4673229.html心经
52
XinJing
SS说:“虽然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存在着因果的关系,有因有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这只是一种错觉而已,从微观的角度而言,善恶因果等等从来就不存在。
当然,未证悟空性时,必须承认因果并如理如法地取舍因果。证悟空性后,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消失了。在佛的境界当中,已经超越了一切概念,没有善恶的分别,也没有任何世间缘起的束缚。”
我们在学习与空性相关的法义时,务必要清晰地区分世俗谛与胜义谛。如果只断章取义地理解:“哇,她们竟然说‘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消失了’!这不是在否定因果吗?太吓人了!”——这只能说明,你学了个“假”空性。
经常有人问我:“奶奶,为什么那些有神通的人,可以把一个果果变成蜡烛啊?太不可思议啦!”这其实没什么可惊讶的,因为果果是空性的,蜡烛也是空性的,果果不但可以变成蜡烛,还可以变成瓜子、杯子、茶壶、鲜花、楼房……只要缘起具足,它可以变成任何事物。
我们觉得神通难以置信,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亲眼所见”的缘分和福报。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人盲目迷信科学,习惯于用科学解释一切,任何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就会被人们默认为子虚乌有的神话故事,或是某种人为的把戏。但其实,这个世界上能用科学解释的现象只是冰山一角,但能用缘起解释的现象却是%。只要因缘具足,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发生的。
SS接着说:“一切物质从来就没有诞生过,既然没有诞生,也就没有住和灭的阶段。”或许有些人会想:“为什么佛法,尤其是中观里面,总是去分析“生住灭”?其中又会首当其冲的重点解析“无生”,逐一破除“自生”、“他生”,“无因生”等等?”其实,这是因为只要证明了万事万物“无生”,那么“住”和“灭”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就好比一个人,从来就没有出生,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生存和死亡。但在因缘和合时,就能产生各种生、住、灭的现象。比如:在有稻种的地方,没有任何理由就会出现稻芽。这是谁说的呢?就是我们的眼睛告诉的,因为我们亲眼看见,农夫把种子撒在田里后,就从田里长出了庄稼,这是我们眼睛的结论,也是全人类公认的“常识”。但这种常识就像盲人摸象一样,我们从来没有从更深广、细微的层面验证过,更没有体验过这个世界的实相。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非常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认为只有它们说的才算。而且,我们相信自己的眼、耳、鼻、舌,已经不是一世、两世,一万年、两万年的习气,而是无始以来养成的根深蒂固的恶习。它们一直欺骗着我们,直到今天,我们仍对它们深信不疑。
我们非常愚蠢且盲目地相信感官,对任何事物都不进行深入的思维,于是我们总是习惯向外抓取。如果想要一部iphone12时,就会想方设法,比如网贷、裸贷等,无论如何都要把它搞到手。
我们从来没有深入分析过:iphone12真的存在吗?更完全没有怀疑过:当拿着iphone12炫耀时,心里很舒坦的这个“我”真的存在吗?包括,那些看我显摆新手机的“别人”存在吗?我们让自己的每条微博都显示“来自iphone12”,但这条显示真的存在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从来都没有思维过。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为了一部iphone12就去造下累累恶业,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不自知。
如果从一开始,我们就能清醒地问一问自己,或许当下就能意识到:“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的”,这样一来,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欲望。就像苏格拉底逛完集市后,愉快地说:“太好了!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我们看到iphone12的时候,或许也会想:“追求这些有什么意义?用什么样的手机都是一样的,只要活着就很幸福了。”
西方科学提倡怀疑一切,但我们却从未怀疑过自己。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将怀疑的矛头指向这个“我”,尝试怀疑自己眼、耳、鼻、舌、身、意的实有存在。甚至可以试着每天针对一个进行思维,比如,早上想赖床、睡懒觉,却又心生惭愧、挣扎纠结时,就找一些目之所及的物品,如:天花板、灯、枕头或是一个小摆件等等,想一想:“它们存不存在呢?我的枕头存在吗?我的身体存在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我们怀疑自己,推翻以前所有极其顽固的陈旧常识,这样我们才会主动去寻找真理,并逐步跨入空性的境界。
当我们开始怀疑自己的眼、耳、鼻、舌以后,就跟佛的理论稍微接近了些,就开始向佛的思路上靠近了。就像《中观四百论》中所说:“薄福于此法,都不生疑惑,若谁略生疑,亦能坏三有。”如果能经常这样思维,赖床也变得有意义了,至少轮回的列车已经开始刹车。
此外,SS还说: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感官说了不算时,我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想去寻找一个更合适、更有说服力的理论。但这样的理论在哪里呢?在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里面没有,它们都已被量子力学驳得一无是处了。在除了佛教以外的其他东方哲学里面也没有。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所讲的,就是伦理道德、忠孝礼仪等做人的道理,而道教所讲的,无非是长生不老、得道成仙之类的目标。
只有佛陀,才能给予我们真正的答案。我们可以依照佛陀所指点的方法,往深层次的空性方向去进行思维,最后就能感觉到一切万法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当然,这还不是证悟空性,还需要继续修行。当通过修行,发现通过逻辑推断所得出的结论、佛陀所描述的境界,与自己现在的禅定感受三者,都是一味一体、完全等同的时候,我们就证悟空性了,这叫做“色即是空”。
空性的智慧并不是奢侈品,它也绝不会让我们变得悲观消极,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相反,它极其“实用”,能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予我们指引。当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只是一种假象,明白了许多造作都是多此一举,一定会活得更松脱,更自由和平静。我们也会更加渴求证悟,想从“空性”中觉醒,回归心的本质,同时体验那突破一切束缚后,无限的可能性——朝着这个目标而行,我们的人生也变得更有意义了。
连载中
心灵乐园
学佛要带点烟火气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