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姿势:到底什么样才算科学?
前段时间,有朋友告诉我,打算开始跑步,来提高身体素质。
我表示这是好事,但朋友说,跑步进展的不太顺利。
每次跑步的时候都感觉各种别扭,胳膊、手臂、脚尖等各种地方疼。跑完之后要躺好几天,总有什么部位痛不欲生。
虽然长期不运动的人,刚开始锻炼,都不可避免会碰到酸痛难受的情况。
但是跑步,作为颇受人们欢迎的,最为流行的健身运动之一。
不注重锻炼方法,却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导致各种受伤的情况。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科学的跑步姿势。
1.脚掌落地
很多刚跑步的人,会很纠结,到底跑步时应该是脚跟先落地还是脚尖先落地啊?
其实对于长跑来说,这两种方式都不好。
脚尖落地:更适合需要爆发与速度的短跑,对小腿肌群力量、足踝的负荷较高。
脚跟落地:这是大部分人的自然跑法,但是跑速不容易提高,且膝关节会受到一定压力。
事实上,最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全脚掌/或前脚掌落地,那么到底决定你落地的关键是什么?
其实是你的身体重心线落在哪,跑步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保证你的重心在一条直线上(头、肩膀、腰、臀、迈出脚):
在身体重心的投影点中落脚,你会自然而然就是全脚掌的方式,此时你的各关节受力点都比较平均,不容易受伤。
除了重心的保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练习全脚掌落地方式。
一个就是落地点不应离身体太远,否则就会偏离出你的重心投影。
还有一个就是步伐不应太大,步幅过大,不容易重心的保持。
2.学会臀腿发力
我自己刚跑步的时候,小腿是最累的,因为我知道跑步应该步伐小,小步伐导致我的身体同意偷懒,因为我只是迈动小腿就能完成。
这导致了臀腿没有被锻炼到,速度和耐力也提不上来,小腿跑完还很容易充血。
我们要学会的是怎么用臀部和大腿发力,包括臀部肌群和大腿后面的腘绳肌群。
如分解图中可以看到,在脚着地后,臀部和大腿后侧主动发力收缩,带动你的小腿向后向上,产生向前的力。
切记不要盲目使用小腿肌群,通过蹬地来产生推进力。
3.保持上半身的稳定
跑步似乎主要刺激的是臀腿力量,但其实对我们上半身也有要求。
我们要注意的一个是要保持挺直,不弯腰不驼背;还有一个是保持稳定,不要左右或前后晃,这对重心和呼吸节奏都有负面影响。
在这个基础上,上半身微微前倾,让你身体的重心能落在前方,自然引导你的落脚点,也能节省力气。
4.正确摆臂
跑步时手部相关的动作,我自己总结的重点就是不要僵硬,放松下来,你就会顺着跑步的节奏而自然地进行相应的动作,以减轻阻力。
其中包括肩膀放松,手不能死握拳。
摆臂时保持屈肘90度,靠近身体,不要左右斜着摆。向后摆时发力,再放松让手臂自然回到前面的原位。
5.呼吸之道
在克服了前面很多科学跑步的阻碍后,很多人还是会跑稍微久了就会很累,感觉无法坚持下来。
此时呼吸也开始不顺畅,感到气喘吁吁,口腔里有了血腥味。
其实想跑好步,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就是对呼吸的训练。
在最开始,针对不同的跑步方式,我们要选择不同的呼吸方案。
一般来说,慢跑等训练强度小的,适合“鼻吸鼻呼”或者“鼻吸口呼”的方式。因为强度小,所需要的氧气会更少。
而间歇跑、快跑等训练强度大的,则适合“口鼻同时呼吸”,可以提供更充足的氧气。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平常的锻炼方式都是慢跑,因此都更加适合的“鼻吸鼻呼”。
在选择了呼吸方式后,还要注意训练自己的呼吸节奏,不然就会跑着跑着开始紊乱,甚至岔气。呼吸节奏有很多种,在这里推荐最常见,也最好训练的两种:
A.方式。
这种是最简单的,即2步1吸气,2步1呼气。
如果训练之后,跑步能力有提高,感到比较轻松的话,也可以延长到4步1吸\呼气的方式。
B.方式。
这种比第一种复杂点,它是2步1吸气,1步1呼气的方式。
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够熟悉和掌握它的规律,刚开始会需要刻意地数着拍子练习。但是它的好处是,由于呼气时的落地脚是变换着来的,所以更容易保持躯干平衡和稳定,并且不容易岔气。
可以在刚开始练习该呼吸方式时,将跑步速度放慢,延长呼吸频率,3步1吸气,2步1呼气。在熟悉之后,再加快到方式。
星空是最浪漫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