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再挑食的人,都会被这碗米所打动东家AP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大米,就是我们最为熟悉的食材。清香扑鼻的大米和精心烹调的菜肴一起摆上餐桌,对于忙碌了一天才回家的人来说,就是他们最为享受的闲暇时光了。清乾隆年间,五常大米开始声名鹊起,一直是皇室独享的贡米,“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在白山黑水间广为流传。肥沃的黑土、纵横的水网、长时间的光照,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都为生产优质的大米奠定了基础。在五常,当地人延续了古法种植的传统,坚持在每一道工序里都采用人工操作。而在当地农户的心里,提到水稻种植,总绕不开肖青玉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国的水稻界,素有“南袁北肖”一说,“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于提高水稻产量;而“五优稻之父”肖青玉则致力于提高水稻品质。肖青玉教授,是土生土长的五常人,祖祖辈辈都是在田野里耕种的农民。幼年时家境贫寒,幸运的是,他的父母都很开明,重视教育,省吃俭用也要送孩子上学。年,肖青玉大学毕业,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知农民靠天吃饭的不易。于是,他选择回到熟悉的故乡,成为了一名普通的水稻推广技术员。他希望能用自己大学里学得的知识和技术,为辛苦耕种的农民提供帮助。当时五常县的水稻栽培技术还比较落后,农民们只知道在有水的地方种植,却没有匹配的技能。草荒严重,满撒稻种,广种薄收,产量并不乐观。也正是在这一年,五常县成立了第一个水稻推广站,肖青玉开始了他和水稻结亲、与稻农为伍的四十年。作为一名水稻种植的一线工作者,每到春夏秋三个农忙季节,肖青玉就往龙凤山、卫国、兴隆、志广、安家、民乐等水稻乡镇跑,为当地的农户开展义务培训,现场答疑水稻种植里的困惑。农忙的时候,怕耽误乡亲们的课,饿着肚子骑着自行车赶去下一个乡镇,对肖青玉而言,都是常有的事。白天,他逐户咨询指导,在田间地头、农户家炕头,深入浅出地给老百姓讲解水稻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到了晚上,等农民们忙完田里的劳作,他又把农民们请到“教室”,为他们集中讲课,从肥料、催芽讲到苗床、插秧,从水稻的田间管理讲到病虫害防冶。每天讲课的时长,往往都超过了八小时。结束了一天的忙碌,肖青玉已经是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可等到第二天,他依旧是一幅精神饱满的样子,热情地投入到一线工作中去了。肖青玉至今都还记得年的一个雪夜,那天他去常堡乡为乡亲们讲解大棚育苗技术,结果天公不作美,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雪。他心想这样的天气,可能没有多少农民会来听课,可等他走进会场的时候,会场里早已坐满了当地的农民,就连走廊上也站满了顶风冒雪赶了十几里路的乡亲,他们的脸被冰雪冻得通红,他们的鞋上沾满了烂泥,可他们的双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肖青玉被眼前这一幕场景,深深感动着。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辆自行车、一叠资料、还有一颗热情的心,支持着肖青玉跑遍了五常所有的乡镇,手把手教会种植知识,他也因此被当地农人亲切地称为“肖老师”。年,作为首批水稻专家,肖青玉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终身特殊津贴奖,各种荣誉接踵而来。但肖青玉最热衷的,还是到田间地头去看水稻,他常说,“我是农民的后代,我身上流淌着农民的血,我骨子里具有农民的质朴和淳厚,为农民服务是我的心愿,为打造家乡大米在中国米业的第一品牌是我一生的目标。”从年的一名普通技术员干起,再到年退休,此时担任的水稻研究所所长的肖青玉,不知不觉已经在他热爱的水稻事业里辛勤工作了四十几年,奉献了大半辈子。退休后的肖老也没想着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他一点都不服老,成立了水稻研究所及水稻种植合作社,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肖青玉“五常大米商标,往返于田间和实验室,继续研究怎么将大米种得更好吃。闲下来的时候,肖老最喜欢的事儿,就是在家里喝点白酒。喝的也不算多,每次喝上一小盅,对他而言,也是极好的消遣和享受了。偶尔,肖老也会骑着他的那辆小摩托,和车友在五常的周边转悠,去亲眼看看家乡的好风光。村里的乡亲们,谁家办喜事了,也喜欢请肖老去自己家吃喜酒沾沾喜气,就像是请了位家里熟悉的长辈一样。五常的水稻是一年一季稻,每年的三月份,在东北气温还很低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农民就要开始为春耕做准备。在自家的院子里,农户搭建起一个育苗棚,顶棚上面加盖塑料膜,创造相对恒温的温室环境,为育苗提供适宜的场所。为了增加土壤的肥力,农户们按照老法子去山野无人耕种的地方搬运回部分土块。运回来的土块要在筛子上过一遍,细细地筛去杂质,再把过筛的土用于育种,当地人把这道工序叫作“打筏子土”。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到了四月份,村里的乡亲邻里们就相约着去彼此家帮忙,一起帮衬着完成育苗工作。将育苗土先洒好在棚里,再配合育苗盘,往盘子里洒上三四个稻种,科学控制播种数量,避免浪费。随着时间的推移,育苗棚里的稻种逐渐发育,稻苗从一叶一芯长至三叶一芯六根须,就可以往室外的大田里移种插秧了。在等待稻苗长出的时候,大田的准备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大田里剩余着去年割稻后留下的稻梗,借助机械和人力的结合,用扒地的机器和自用的刨子,把家里的田地在好好翻整一遍。在大河水库开闸放水后,田地为河水浸泡,农户们再用旋地的机器收拾一番,基本就准备完毕了。当地人推崇人工插秧,并非不知机器的便利,而是为了减少对秧苗的损伤,在不规律的田块里,机械很难做到没有差错,有时还得人工后续补秧。人工插秧还可以更好控制秧苗的距离,保证秧苗对于肥力资源的吸收,后期发育养分充足。但人工插秧的缺点也很明显,在气温还没回暖的时候,长时间站在水田里浸泡冷水,有一些农户都因此落下了关节炎、风湿的毛病;为了赶农时,当地人不得不雇人帮忙,插秧的佣金也从前期的元/亩涨到了农忙的元/亩,也增加了大米的种植成本。六月份,农户们会根据田里的情况,亲手除去田里的杂草,宁愿用传统的慢办法,也不走农药的捷径。七月,水稻开始扬花,此时穿行在田间,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气。进入成熟期,稻壳变得饱满,大米就在里面生长成熟,金黄的稻穗开始变得沉甸甸的。得到了十月中上旬,这一季的水稻才算真正长成,农民们因为收割又开始忙碌的生产作业。他们左手抓几把水稻,右手拿着一把弯镰刀,从距离根部5-10公分的位置,干脆利落地一把割下。割下的水稻所保留的根部,也并非一无所用,在水稻自然晾晒的过程中,会继续向上输送养分,可以帮助稻穗更好地完成干物质沉淀。很多大型的米厂因为规模较大,会先用收割机收割,对稻谷的损伤比较大。为了抢占10月初新米上市的时间,收割后会直接用烘干机加工,这样产出的大米,和自然晾晒相比,口感就会有所差异。而肖老所在的合作社,却愿意花费更长的时间等待可口的大米,去年的时候稻谷有些内涝,他们将稻谷铺在田地里晾晒得更久,减少里面的水份,刚巧赶上去年的早雪,稻谷就这样晒在雪地里,晾晒出更甜的大米。产出的大米晶莹剔透,色泽青白有光泽。蒸煮时散发出特有的米香味,饭粒表面有油光。刚出锅的白米饭口感绵软略粘、微甜、略有韧性,哪怕是在冷却后也仍能保持良好的口感。新米上市后,和当地大多数合作社一样,他们也会对大米做检测,但有别于前者寻求国内的检测机构,他们直接将样本送交瑞士SGS检测,并逐年增加需要检测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项目内容。年,SGS检测表明,肖青玉五常稻花香米的项农药残留未检查出,4项重金属检测符合标准;年,项能农药残留未检出,4项重金属检测符合标准。用权威的报告检验有机种植,既是对合作社一年耕种工作的肯定,也是合作社给自己定的挑战。今年他们还计划参照日本水稻,再次增加SGS检测项目,挑战四百余项检测。在近几年日本进口大米价格高昂,中国消费者仍趋之若鹜的情境下,这样的检测更有深远意义。对于自家的大米,新村有机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很有信心的。在品质上,有肖老亲自参与稻种的培育科研工作,将“稻花香2号”的稻种退化率控制在一定比例内,确保稻种的纯正,在初始环节有效保证大米的质量;在种植环节,产区主要分布在传统核心产区,为河流的上游地带,在生长环节为育苗提供更充分的养料,并坚持以人工传统方式完成种植流程,减少损耗;最后,在新米上市之际,用严格的国际标准检验自身,确保了大米的安全性。老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过往仅依赖大经销商的销售模式相对单一,客观上局限了大米的销路。近几年,五常的农民们开始了各种积极的尝试,在今年,肖青玉五常稻花香米也通过东家平台举办了众筹活动销售大米。这是这些只知道低头种田的农民第一次尝试众筹,让大米从农民家里直接运送到食客手里,而活动的效果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在短短的认筹时限内,人参与众筹活动,累计基金总额高达25万元。“这次众筹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消费者对安全的大米是有高需求的,”合作社的一位技术员感慨到。把大米种好是农民的本分。老一辈专家的苦心孤诣研究四十载和新一代农民的积极尝试,更是相得益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