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是大多数北方地区的主粮,用它磨成的面粉,可以制作成馒头、包子、面条等各种主食,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
但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小麦还有药用价值,中医早早的就将它入了药,成书于东汉的《金匮要略》中记载的“甘麦大枣汤”,就用到了小麦。
中医用来入药的小麦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淮小麦和浮小麦,因性状不同,药效也有所不同:
淮小麦
养心宁神,平复情绪
首先是淮小麦,它是一种产自江淮地区的小麦。中医认为淮小麦入心经,有养心安神、除烦去燥的作用。有些女性,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有时会毫无缘由的心情低落、委屈,甚至是想哭,针对这种情绪问题,中医会用前文提到的甘麦大枣汤来调理。
甘麦大枣汤,最早用来治疗妇人脏躁之症,也就是更年期前后,女性因为激素紊乱而出现的焦虑和全身不适,其中没用到什么名贵药物,只有淮小麦、大枣、甘草3味药,淮小麦是非常关键的一味药。
为此,后世很多医家单用一味淮小麦(淮小麦30-50克泡茶喝),就让很多心情低落、闷闷不乐的人,情绪得到疏解。
说到淮小麦的养心安神之效,这里可能很多人要问我,既然小麦磨成粉是面粉,那为什么每天吃由面粉做的馒头、面条,没有养心安神、平复心绪的作用呢?
因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现在吃的面粉都是由去掉小麦胚芽的小麦碾压成粉的,而小麦胚芽是小麦入心经的关键,缺少了小麦胚芽的小麦,自然没有了安心神的作用。
浮小麦
清虚热,能止汗
再来说说浮小麦,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浮在水面上的小麦,这种小麦多是没有长好、干瘪的麦子,虽然在农户眼里不值钱,但在中医手中却是止汗的“灵药”,中医认为浮小麦入心经,性凉味甘,有清虚热、止汗的作用。
如果是气虚导致的自汗,也就是白天稍微一动就浑身大汗,同时很容易疲劳的情况,这时候用玉屏风颗粒配合浮小麦茶(每日30克),就可以起到补气敛汗的作用;如果是阴虚导致的盗汗,也就是晚上睡觉容易出汗的情况,则可以用麦味地*丸搭配浮小麦茶(每日30克),这么搭配有滋阴敛汗的效果。
麦芽,是大麦而非小麦
功效各有不同
中医还有一味治病良药——麦芽,健脾时常会用到它。初听麦芽,很多人以为这不就是我们常吃的麦子发的芽吗?
其实不是,中药里面的麦芽一般指的是发芽的大麦,而非小麦。麦芽根据中医不同的炮制方法,又可以分为生麦芽、炒麦芽和焦麦芽。
生麦芽:生发脾气
生麦芽,中医用来生发脾胃之气。有的人因为生病或是自身体质原因,没有舌苔,食欲也很差,这意味着脾胃之气受损严重,需要尽快培补胃气让舌苔长出来,这个时候就可以用生麦芽,借助苗芽的生发之势,使舌苔长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麦芽绝对不能炒,因为炒过的麦芽,生发之性就变差了,作用也由生发转为健脾了。
炒麦芽:健脾温胃
炒过的麦芽,重在健脾温胃。很多人吃凉食,或是稍一吃多就胃疼,如果去看中医,医生会让你用10-20克炒麦芽,配上同样剂量的炒谷芽、炒稻芽,煎汤煮水喝。
如果舌苔也很腻,还可以再配上燥湿的陈皮,这样喝上2-3天,脾胃的消化能力和食欲,很快就会因为脾气健运而恢复。
焦麦芽:健脾导滞
焦麦芽,就是将麦芽炒至焦*色。脾虚而食积严重时,比如吃多了,或是因食积引发腹泻时,都可以用焦麦芽来调理。
中医认为,焦麦芽有健脾导滞的作用,相当于活性炭,通过吸附大便中过多的水分而止泻。在中医临床中,焦麦芽常和神曲、焦山楂配伍使用,俗称“焦三仙”。当食积明显时,用焦三仙来消食化滞,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END
芸归健理茶
配方升级,重磅回归
原价:39.8元/件
单件减4元!买3赠1,券后低至25.6元/件快递已恢复,正常发货!
↓↓点击图片快速购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