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稻版ldquo国家宝藏rdquo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Surprise!今天点进来的小伙伴,你们可有福了!没错,最近稻稻又悄摸摸地搞了个大事情,就是它——

系列分享会7位专家带你深入感悟石窟走廊

嘿嘿,这算是年稻稻给大家准备的第一份“惊喜”吧!提前透露一下,这次分享会的阵容可是非常不一般嗷~大咖老师云集、阵容超级豪华!

而且除了分享会本身之外,稻稻还给大家准备了一系列惊喜福利~总之,猛料多多!具体内容,下面稻稻将一一跟大家详述。(今儿信息量会有点大,还请大家慢慢往下看~)

首先,有一点需要大家注意——

因为稻稻预见这场活动会非常抢手!(真的,以往这类活动名额几乎都是秒空...)

所以这次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参与,稻稻将会采取“先预告,后开放报名”的形式。

也就是说,今天稻稻会把7场分享会的内容预告、正式开讲时间和开放报名预定的时间都告诉大家。一共7场分享会,将会分三批开放,大家想要参加哪场,还请提前安排时间预定报名嗷~

那么,分享会的具体日程究竟是怎样的呢?稻稻都请来了哪些大咖老师呢?来,这就为大家揭晓!

分享会时间:1月16日(周六)

开放预定时间:1月8日上午10点

(本周五,没错!就是明天!)

结束预定时间:名额有限,报完即止

第一场:《千年后的守望和百年前的凝视:从老照片看丝路探险》

主讲人:孙志*,副研究员,敦煌研究院网络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莫高窟历史影像、丝绸之路佛教遗址的视觉传达

讲座时间:年1月16日(周六)上午10:00-12:00

石窟是丝绸之路留给亚洲地区的最丰富遗产。

从敦煌到西千佛洞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沿着内陆河分布的一些绿洲,这些绿洲串联起来了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孤寂想象,到上世纪的欧美引发的丝路探险热潮,以敦煌为代表的绿洲发现了大量古代宗教艺术,也留下了大量档案资料。

孙志*老师长期工作在丝路沿线上,用镜头记录了丝路上春夏秋冬和世间百态,荣获国内外各种摄影大奖。并且孙老师调查海外机构所藏关于丝绸之路和敦煌的影像资料,分析这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看到了一条通往丝路远方的心灵之路。

第二场:《神圣的绿洲和大洋彼岸的声音:敦煌与西千佛洞》

主讲人:刘勤,西千佛洞保护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敦煌文化弘扬工作讲座时间:年1月16日(周六)下午14:00-16:00

年美国哈佛大学科考队也沿着唐朝玄奘法师的路线,开启了这场探险之旅,对甘肃泾川南石窟、王母宫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遗址都进行了调查,取得了初步成果。

哈佛大学探险队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对中国西北地区的向往,无数的青年学子都负芨西行。

刘勤老师翻译的《神圣的绿洲:年艾琳文森特的敦煌之旅》就是年美国大学艺术史学生的敦煌再考察之路。年,刘勤老师经过断断续续三年的工作,终于完成了本书的翻译。

然而书中所记述的某些洞窟的开凿时代、壁画内容、洞窟编号等方面却和当下海内外敦煌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所不符。刘勤老师参阅了《敦煌学大辞典》《丝绸之路大辞典》等工具书以及《敦煌石窟内容总录》《敦煌莫高窟史研究》《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等一系列前人研究成果中的有关内容;原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也对书中出现的佛教术语、佛教艺术风格、文化遗产地、敦煌学相关知识及词条等增补注释的建议。

时隔70年翻译出版,通过划时空的“对话”,再现那段充满探险路程,也记录了敦煌研究院筚路蓝缕的时代镜像。

分享会时间/p>

1月23日(周六)共两场

1月24日(周日)共一场

开放预定时间:1月15日(周五)上午10点

结束预定时间:名额有限,报完即止

第三场《北朝的神圣空间和皇室权力的形状:麦积山与周边石窟》

主讲人:张铭博士,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考古副主任讲座时间:年1月23日(周六)10:00-12:00

中国学界对世界考古和丝绸之路的探索从未止步,石窟是沟通神圣与世俗的空间。甘肃石窟走廊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传输的高速公路,各种文化都在快速的在石窟中反应和铭刻下来。

中国学界这些年对石窟寺展开新的考古调查,张铭博士扎根甘肃,是近些年涌现的杰出新一代科研青年。从负芨求学到科研工作,张铭博士探查了众多的山岳石窟寺,在多年对西北地区石窟调查科研基础上,其主导的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成为国家社科攻关项目。

张铭博士将会融入新的思考和研究方法,给学界和社会带来新的认识。中国的石窟研究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新的石窟考古报告怎么撰写?怎么样给理想和社会一个满意的交代?

第四场:《东亚视角下从巴米扬到犍陀罗的考古新发现》

主讲人:邵学成博士,敦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讲座时间:年1月23日(周六)14:00-16:00

年3月~8月,来自敦煌研究院和国内清华大学、中央美院几位高校考古美术的科研人员自发组成科考团,为寻找中国佛教美术的源流,开启了踏查中亚佛教遗址的破冰之旅。

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科研机构帮助下,科考团先后调查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佛教遗址40余处,总行程达万余公里。调查结束后,考察队调查简讯先后在《华夏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等杂志公开发表,其他学者的科研成果也在业界学术刊物公布,引起社会大众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