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膏方杂谈 [复制链接]

1#

膏方杂谈

医院/王帅

医院/陈腾飞

时入冬令,医院的膏方门诊又开始热闹起来。膏是中医的重要剂型,与丸、散、丹地位相当。《灵枢·痈疽》记载咽部痈肿刺脓后,用豕膏含咽调治,有人将此豕膏归为早期膏方。豕膏,即猪油,《灵枢》之用意,更像是局部外用,而非内服。外用,正是膏方之本义。论起有名的“膏”方,都运用在中医外科领域。后来,人们将膏方用在了内服。膏方内服,更多是家境殷实之人使用。古代的人,只有病情影响了正常生活才去请郎中,病情稍见稳定便不再用药,更谈不上使用膏方了。

膏方制备极其耗费人工,一料膏方从开始煎煮到收膏贮藏,至少得10个小时。但它也有优点:收膏多用甜腻之品,如冰糖、蜂蜜、阿胶之类,口感极佳;服用时只需取出一勺,开水冲化即可,极为方便;且一料膏方可以服用一整个冬天,医院更换处方。

每张膏方,外观相似,稠厚黏滞,色深*,泽光亮,冷藏时可呈固态,尝起来味道差异不大,都是甘甜为主。可是若追溯到每张膏方的组成,则精彩纷呈,毫无雷同,从中还能看出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医家风格,足资我们临床借鉴。

赵绍琴以新鲜水果入膏方

赵绍琴(公元—年)先生是三代御医之后,其所传世的几首膏方特点突出。在其著作《赵绍琴临证四百法》的末尾,附有丸散膏方。其中有膏方四首。

其一为梨膏,用以养肺阴、润肺燥、化痰止咳、调脾胃助消化兼治中焦。其所以命名为梨膏者,因药渣滤净后,要加入15枚鸭梨,连皮去核切片,入药煎煮,煎煮透彻后再滤去梨渣,加冰糖、阿胶之类收膏。

其二为苹果膏,用于益气养血兼治命门,调理脾胃,助其消化。

其三为葡萄膏,用于益气养血兼调补先后天。

苹果用量为20枚,与梨一样,要去核而留皮。葡萄用量为5斤,要去掉皮与核。

用新鲜水果入膏方是比较少的,其用意应该不在于调味,大概是临证鲜药使用之余绪,取鲜果品的升发之性。不过,在晚辈看来,大量水果入药煎煮,水果渣子会吸取不少药力,尚有改良之余地。现在打汁机已经普及,可以取同等量鲜果打汁,用果汁入膏剂。

汪逢春膏方中用芳香消食化滞之品

赵绍琴先生的老师、北平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公元—年)先生,也善用膏方。汪先生留下来一册《丸散膏丹底簿》。这底簿里有膏方五则,这五则膏方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有大量芳香消食化滞之品,如沉香曲,香稻芽,陈麦芽、陈谷芽,或生麦芽、生谷芽。且谷芽、麦芽、稻芽每方必联合使用,每一味的用量都在2~4两。这组药往往占据了膏方组成的最大比例。

汪先生是以善治湿温病出了名的,治湿温之要领在于调畅中焦,顾护脾胃运化。谷、麦、稻芽在汪先生湿温案中也是必用药对。在用膏方调治杂症时,汪先生仍保留了这一用药特色。其实,从病理来讲,人之所以有杂病缠身,经久不愈,必有脾胃不能健运之因素在其间,补益人之气血最善之品莫过于五谷,故调治杂病之关键亦在于使脾胃能纳五谷。膏滋为黏滞之品,杂病调治尚未见效,而胃纳已见呆钝。汪先生施此巧妙之法,必是深通世俗心理者。

上面提及的两位医家都是燕京地区名医。我们再来看看南方医家们的膏方特色。

丁甘仁膏方擅用血肉有情之品

丁甘仁(公元—年)先生是南方孟河医派及海派的巨擘,在其医案中收有膏方脉案三则。南方的膏方受众更广,且膏方已经超越了医疗,成了文化。以前的医家们开膏方,要用专门的彩笺,写上长长的脉案。脉案要先将病情分析得一览无余,然后再议用药之丝丝入扣。丁先生之脉案极为精彩,如某案开篇即云:“精气神者,人身之三宝也。论先天之生化,则精生气,气生神;论后天之运用,则神役气,气役精。”

在药物方面,丁甘仁先生擅用血肉有情之品是其特色,如“猪脊髓,酒洗,二十条”“鸡子*,十枚,另打搅收膏”“蛤蚧尾,酒洗,九对”等。

颜德馨率先将攻法用于膏方

上海另一位医家颜德馨(公元—年)先生,亦是善用膏方之大家。颜先生创制衡法,将活血化瘀法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症及诸多疑难杂症。其膏方之拟定亦与时俱进。颜先生曾说过,时代发展,疾病谱亦随之变化,膏方的内容是难以守旧的,如目下心脑血管病极多,防治中风、老年痴呆的呼声最高。因此,过去膏方中不常见的药物,如山楂、虎杖、蒲*、海藻、降香、*连,甚至大*都成了常客。故颜先生是率先将攻法用于膏方,且从理论上予以发挥的医家。

膏方的使用中如何防止碍胃,是需慎重考虑的。笔者曾见一位患者纳呆不适,服药始终不能缓解,只得最终停服膏方,如此才渐渐改善。

在处膏方时,如何顾护胃气,需因人而施药。

素来胃阴虚,纳食即觉饱满,伴见口干不多饮,心下嘈杂者,可用山萸肉、五味子。此二味之功效,本在于收敛肾精,但其酸味与冰糖、蜂蜜之甘甜糅合,足以悦脾胃而进饮食。

平时饮食积滞较重者,常见口酸,打嗝有食物的气味,舌苔垢厚,大便黏滞酸腐。这时,汪逢春先生之法可用,生熟谷麦芽、神曲、鸡内金,量不厌大。

若平时脾虚而胃热,进一步湿热交织者,可见口苦口臭、舌苔*腻,时见反酸烧心。这个时候,苦寒之味即是健胃之品,因苦可以燥湿,而寒能够清热,如*连、*柏之类即可,但用量一定要小。

若是平时寒湿很重,口中时时泛出清涎,受风寒、遇冷饮食,则胃脘疼痛、腹泻频频者,可以在收膏时兑入研细的砂仁粉或肉桂粉少许,取其芳香温化之性以散寒湿。

膏方虽然已从旧时王谢之堂进入寻常百姓人家,但膏方中之乾坤却不可因此而小觑。在此,借用针家之语以总结膏方之妙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用当而通神!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主办

中医药知识健康养生资讯

零售价:RMB16元

邮发代号:82-

文章版权归《家庭中医药》杂志所有,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摘录。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本文作者:王帅陈腾飞

本文编辑:秀泷

投稿邮箱:jtzyy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