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1.html?3
农民这一职业的科技含量是不高,但如果做农业不讲科学,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是食物来源之本,缺了食物,生存都是问题,别说搞科技。
曾有农校老师讲过以前的旧事,可由一事看清科技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当农民技术不够,会盲目听瞎指挥,如果技术够了,能更好地自主种植。
目前情况是我国农民缺了科技含量,而不是农民这职业不需要科技含量,尽快提高三农的整体科技含量才是未来发展方向。
多年前,曾有官派的农技人员,要在川西坝子靠川西北高原的地方搞双季稻,说提高土地利用率。
一部分老农反对,家乡正在那里的一位农校老师也反对,但有一部分种植经验少的农民听着能比较容易多收一季稻谷,便非常支持。
官派农技员还说农校老师跟农民混久了,被小农思想限制。
那个地区,光照少,气温比川东和川南略低,一季稻收了遇上阴雨天都难晾晒,怎么提供双季稻生长所需光照和温度?
为了能种两季,就提前播第一季稻种,结果遇上倒春寒,秧苗只成活5成,浪费种子!
移栽了下去,又说是要搞有机水稻,用猪粪水施肥,结果秧苗大量烂秧!
为什么?因为猪粪水里含的病菌太多!
没有充分腐熟的畜牧粪便,不仅有容易让植物患病的病菌,还包括无法灭尽的一些能感染人类的病菌。
一说食品安全,就一大帮没种过地的人在那里怀念农家肥种的菜,实际上不仅产量低,也同样不安全,古代的瘟疫爆发率比现在高得多!
碳酸氢铵、尿素这类化学肥料目前在农业生产中用得并不多了,复合肥有化肥更多的是矿物元素肥,现在微生物菌肥、腐殖酸肥等等有机肥也在大量推广。
这样勉强有一部分秧苗成活了,到了水稻孕穗期,螟虫实在控制不住,还是在晚上偷偷喷了三唑磷!
他那个宣传的有机稻其实比常规种植更毒!
为什么更毒呢?因为常规在苗期、拔节期多用几次药,会随时间推移分解毒性,到了孕穗期时,田里没虫,根本不需要再用药,稻谷里根本不含药了!
但孕穗期偷喷的药,因为和稻谷成熟期接近,无法分解,喷一次比苗期喷三次还残留毒多。
因早播早熟,只那些少数田有稻穗,雀鸟都去啄,赶也赶不完,农民普遍常规种的因量大,有雀鸟啄也因分散开而没明显损失。
早稻本来产得少,再被鸟兽糟蹋,收获相当少。为了弥补失,赶紧种二季。
二季稻前期长势可以,后来来秋天阴雨绵绵,用了促进抽穗的药都抽不出穗来,彻底绝收。
一次失败怪经验不足,第二年再弄一次。还在种第一季早稻时用了双层薄膜,勉强让出苗率到了80%,可是整体大环境气温不够,光照也不足,秧苗长得又黄又细。
苗龄期拖得很长,移栽下田的长势非常不好。
收第一季早稻,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驱鸟驱虫,仍然收获非常少。
第二季稻更是因为那年雨水量大,连秧苗都没长起来。
到第三年试第三次,愿意试种的农民很少,做实验数据的规模也不够。
而只种一季,收了稻谷接下来种油菜、大白菜、儿菜,则长势喜人,虽然少收一季稻谷,别的庄稼补上了啊。
农民靠天吃饭,不是愚昧,是智慧!
因为地里的庄稼有生命,是要合乎气候、水土的,不是没有生命的产品,设计图怎么样就产成什么样!
靠天,怎么才能靠上?这个靠的方法就要讲科学。
庄稼是生命,农民是它们的朋友,方法用对了,他们能达成最好的合作!方法用错了,就是彼此都吃亏!
一种新农技要经过反复试验才能推广,还要看各地适应性,这个过程是很需要科技的过程。包括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育种,没有科技做不到。
而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农民的技术不够,再好的种子、再好的农具,也种不出好庄稼。
我国目前是农民年龄大、文化低,农业产出低,农产品附加值更低,希望科技兴农不要只是口号,能增大投入,让各种技术真正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