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形势,我院高度重视,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立即行动,多科联合,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力以赴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
医院,我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作用,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中医药防治工作。方剂科团队在区卫健局*委统一领导下,通过年与年五运六气分析,经过反复研究、探讨,决定应用广州中医院彭胜权温病专家拟定的风温病预防方,根据此方煎制“防风温病茶饮”,免费向来院就诊的市民朋友、客运站及火车站的旅客发放,为他们送上一份温暖和安心。
向来院市民发放防风温病茶饮
向客运站、火车站旅客发放防风温病茶饮
当下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战斗已经打响,我们医务工作者奔波在一线,为加强医务人员自身防护,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我院将“防风温病茶饮”医院医共体总院和9家分院、医院医共体部分分院全体职工发放。
本院全体职工按科室领取防风温病茶饮
向医共体分院全体职工分发防风温病茶饮
风温病预防方
治疗原则:益气充卫,清热祛湿
药物组成:
*芪30g金银花10g芦根15g
连翘10g麦冬15g茯苓15g
炒白术15g炒稻芽15g菊花10g
该方比较平和,不易伤正,可作为预防外感疾病服用。方中*芪益气充卫,以使正气充沛,卫表得固,拒邪侵入;茯苓、白术既可助*芪益气,又可合稻芽健运脾胃、祛湿消食,从而顾护后天之本;银花、连翘、菊花清泄肺热,以防内外相引而招引外邪;麦冬、芦根滋养阴津,以防肺金易燥之虞。全方以扶助正气为主,清热祛湿为辅,体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理念。
若体质偏寒湿,可去金银花、连翘、菊花,选加干姜、陈皮、紫苏叶、藿香等;若体质偏湿热,金银花、连翘、菊花减量加木棉花、龙脷叶等。
如需“风温病预防方”的市民,可来我院传统疗法中心(7号楼室、室)中医内科门诊或就近中药房开具风温病预防方,并根据以下煎服方法在家自己煎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煎服方法:此方加5碗水,水开后煎煮15分钟,熄火后再焗10分钟后温服。2-3人分量。
附:医院方剂团队就本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病机分析
吴鞠通《温病条辨·原病》篇专门论述温病的病因、病机、证候、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的问题。其认为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与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大自然的变化既作用于人体,也影响致病物质的生长与广泛为害。并创造性地提出地理气候及社会因素与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温病之形成有内因与外因两大因素。“喜怒不节,寒暑过度“而致“生乃不固”,说明正气内存的重要性。“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是说明“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冬天属阴,寒亦属阴,两阴相重,与正气相持(伏气)不即发病,至春天乃发,便成温病,用以说明邪正相争的观点。此外,强调“内因”在发病上的重要性,《温病条辨·原病》曰:“《金匮真言论》曰:‘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吴鞠通注:“盖谓冬伤寒则春病温,惟藏精者足以避之。”其将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互看,统归之为内在致病因子,并处于重要地位。吴氏之论符合唯物辨证法的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即内因是物质变化的关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总括言之,吴鞠通之病原说有三条:1.岁气、年时(气候与环境因素);2.冬不藏精(人体内在因素);3.疠气,时行之气(致病物质)。气候与环境的变化—致病物质活跃—正气不足以抗邪——发病。中医学治疗不在-味只知与病毒对抗,而是既注意祛邪更注重调护患者的正气,使邪有出路。正如叶犬士所说,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结,势必孤矣。中医注意祛邪或透邪,不是杀病毒。
1.岁气、年时(气候与环境因素)
五运六气:年全年运气分析,司天为少阴君火,在泉属阳明燥金,岁运在太金。1月20号大寒,终之气所主,主气为少水,客气为太土。运气合治,外寒内热,寒温并存。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南方气候,上半年雨水多,下半年干燥,故无论胜复之气,皆以肺金受邪为主,武汉处南北分界之位,恰逢北方寒流来临之际,发生感肺疫病自有道理。但木克土,土生金,年2月4日立春,木气上升,仍行火运,随着东南季风的到来,雨水节气之后,发病的运势必然好转。
《*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七,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目前属己亥年丁丑月,正行“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过几天就是春节,为庚子年丁丑月,当行“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之运。因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防治,尤其但重视“两感”病变,除夕之前,首先着重“少阳相火”的论治,法当“辛凉”,取“火化七”的经方治疗,调养消化系统即“少宫土运”,法当“甘和”,运用“湿化五”的经方;春节之后,重点在“少阴火”,法当“咸寒”,必须运用“热化七”的经方,兼顾呼吸系统即“太商金运”,法当“辛温”,取“清化七”的经方。
2.冬不藏精(人体内在因素)
“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暖,肌肤腠理不会像寒冷时那样紧闭,人体的状态也就提前发散阳气。本来冬天就是阳气缺乏的季节,精气还没藏够,就开始发散,那么来年的阳气就会更不足。这个冬天不冷来年春天必然发作瘟疫类疾病(即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今冬气候温暖,在这个应寒反暖的时节,易受风热病邪侵袭,而春季在即,风温病多发。
3.疠气,时行之气(致病物质)
有可能是来源于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獾等的新型冠状病毒。
文章已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