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茜草
下面继续介绍剩下的化瘀止血药,第二味,茜草。这个茜草呢,用的是这种植物茜草的根,这个根其实它表面上是紫红的,紫红色的,这个茜是大红色的意思。在秦汉以前,就大面积的种植茜草,种来作什么呢?作染料,染纺织品。它染出来的颜色是大红的,它的根是紫色的,茎应该是方的,茎是有四棱的,但是根可能就是变了色的了,根典型的是紫色的根,所以这个茜是根据它的颜色。这个茜草在中药里面比较特殊,比较特殊呢,它对于血分有三方面的功效。对于出血证它可以发挥止血的功效,所以它可以放在止血药当中。如果对瘀血证它也可以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它也可以成为活血化瘀药。那么对于血热证呢,它又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它对于血分有三种相关的功效,但是这个作用的强度就是我们书上这个顺序,最好的作用是止血的作用,所以把它放在止血药这一章。那么活血化瘀比较次,凉血就更次一点。
所以在临床上这个茜草出血证用得多,瘀血证用得相对少了一点,那么专门的血热证用得就更少一些了,只是在止血的时候同时考虑它的凉血作用,所以它有三方面的功效。所以第一,它用于各种血热妄行,不管内服外用,都有止血的效果。这个药也是,生用的时候,主要是凉血止血。那么炒炭以后呢,它主要就是化瘀止血,所以对于一些热象不明显的出血证也可以使用。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用得比较多的就是这三个方面:瘀血引起的月经不调,尤其古方它们作为治疗经闭的一个药,跌打损伤和风湿痹痛。这三个证一方面是它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其实前人认为它是一个蔓生状的,其实它不是藤类,蔓生的,好像认为它能通络,或者疏通经络。这样的一些病呢,都既有瘀血,而且明显的经络不通。所以有的书上还把它作为一个活血化瘀通经,或者活血通经,也有通络,或者通经络这样的一些说法。所以在这种有瘀血的一些病证当中使用,但是主要的是活血化瘀。所以这个药呢,就记住它三方面的功效,其实它的主治相对应的并不复杂,专门的血热证,尤其温热病当中一般是不用它的。所以这两个功效实际上是结合起来,用于血热妄行,所以主治就只有两个方面。那么这个药呢,生的用更适合于兼有血热郁滞的出血证。如果炒炭了以后,主要是偏于收敛的,用法适当考虑一下。
蒲*
再下面的一个药,蒲*。这个是水生植物,长在水里边的蒲或者叫做香蒲,东方香蒲,或者香蒲。它花茎出来了以后,上面就是有一个圆柱状的这种花,就像这种蜡烛状,所以民间把这种植物又叫做水蜡烛。它这个花就像蜡烛一样的,下面一个柄,上面比较粗,圆柱状。把它的花粉收集起来,这个是金*色的,所以称为蒲*,是香蒲这种植物*色的花粉,作为药物使用,所以药名就称为蒲*。那么蒲*呢,也是一个化瘀止血药,所以它有止血和化瘀两方面的功效。作为一个止血药,生用的时候,它是偏于化瘀止血的;炒用,或者炒炭呢,它也是偏于收敛止血的,也可以广泛的用于各种出血证。既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把这个蒲*不管炒的或者生的,直接把它散布在伤口上面,用力加一点压,或者包扎起来,它也可以外用,也可以止血的。所以不管内服外用都可以使用,是一个使用比较广泛的化瘀止血药,也是止血不留瘀的。它的药性很平和,对于出血证有热的,没有热的,其实都在用。作为一个活血化瘀的药,它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证,它治疗的瘀血疼痛证的部位比较局限,主要是用于胸腹部。在古代文献当中,更多的是用于腹部的瘀血疼痛证。比如说妇科病的瘀血疼痛证,包括产后(腹痛)。在近年来,有的也用于冠心病的心绞痛,所以它主要就成了胸腹部。那么肢体的瘀血证,传统用得比较少,比如说风湿痹证,跌打损伤,疮疡肿痛,这些瘀血主要在肢体,不在内脏,不在胸腹,这个药不太常用。
当然近年来,把蒲*作为一个降血脂,可能就不局限于是在内脏了,那个与活血化瘀应该是有区别的。所以作为一个活血化瘀药,主要还是在胸腹部,尤其是腹部。产后的一些瘀血疼痛证,相对用得多一点。这个就是这个药在止血和化瘀两个方面。另外它有利尿通淋(功效),可以用于淋证。对于淋证,和止血化瘀结合起来,最适合于血淋,比较适合于血淋,当然没有血淋的它(其实)也能用。但是这个药物呢,利尿的作用不明显,主要在于改变尿道的淋涩疼痛的症状,尿量增加不多,所以还要和利尿通淋比较明显的一些药物配伍在一起。所以刚才说的小蓟常常治疗血淋,那么小蓟饮子里面也有蒲*的,所以它也是对于血淋比较常用的。那么现代研究蒲*也是能够明显的收缩子宫,所以对妇科的出血证,比如说产后瘀血引起的腹痛,就利用了这个特长。当然,它的使用注意反过来说,因为收缩子宫,那么孕妇就不宜使用。当然整个活血化瘀药都不宜使用,这个药有的认为它非常平淡,所以孕妇有时候也在用,实际上它对子宫是比较敏感的,明显收缩,所以这个我们在书上使用注意里面,也是把它充分的强调了,这个作为这一节重要的一个药,大家知道这么一点情况。尤其是它作为一个止血药,止血不留瘀,因为平和,使用广泛。但是能够通淋,血淋常常使用。能够收缩子宫,所以子宫收缩不良的出血证,在当代也是非常常用,其他方面就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五灵脂
下面的一个药,五灵脂。这个是一个动物药,复齿鼯鼠,就像蝙蝠,又类似于鼠类一类的,有一个翼膜,可以在短距离飞的一种高原上的一种动物,收集它的排泄物,排泄物如果在气候比较干燥,或者与它的有的食物也有一点关系,如果排出来成颗粒状的,叫灵脂米。
在有的季节,它排出来互相是粘结在一起的,那就叫灵脂块,有的甚至把它叫糖灵脂,好像那个红糖软化了,互相粘在一起那种形状,实际都是同一个药。它根据它的食物的来源不同,或者季节不同,排泄出来有的成颗粒状,有的成那种团块状,都作为五灵脂使用。那么这个药物呢,它也是有止血作用,也有活血化瘀作用,所以也是一个化瘀止血药。这个药物作为一个化瘀的药物,它主要也是用于内脏的,胸腹部的,也是妇科的比如说产后或者月经失调方面有疼痛的这样一些病证用得多。对于出血证它也是比较适合于瘀滞性的出血。那么这个五灵脂呢,经常和蒲*配伍在一起,就是一个有名的经验方,就叫失笑散,今后方剂里面(要学的)。这个失笑,那不是说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实际上是因为服用了这个药,出血的不出了,疼痛的不痛了,忍不住流露了笑容出来,这个叫失笑。比如说苏东坡在记载有关他的事迹的书籍里面,有最早使用失笑的这么一个记载,就是苏东坡同时的时候,有一个青年人,自认为自己的诗词写得不错。有一天他心血来潮的时候,好像写了一个诗词,他就叫一个人装到信封里面,就给苏东坡送去,他以为苏东坡会很赏识,要夸奖这一个诗,他写的这个。当时苏东坡收到他写的东西的时候正在吃饭,所以他书上就是说这个“发函得诗”,就是说把这个信封打开,苏东坡就看见了这个年青人写的这个诗了,失笑,马上就大笑不止,喷饭满案,嘴里面正在吃的菜、饭喷了整个餐桌上都是,实际就是笑得非常厉害,完全是忍不住的在大笑,可能就是那个诗写得很糟。这个失笑就是很典型的一个用法,忍不住的露出了笑容,发出了笑声。所以这个就是失笑散,不能把它理解为笑容消失了。那么这两个药呢,它都可以用于瘀血引起的出血,也可以用于瘀血(引起)的腹痛,两方面都有。关键就是比如说蒲*生的时候,主要是用于瘀血疼痛的。炒用了以后,主要是用于出血证的。同样的药物,与炮制有一点关系。那么这两个药物呢,都需要包煎。蒲*要包煎是因为它很轻,花粉完全浮在水面上,不便于煎煮。就像我们前面学过的旋覆花、海金沙,同样的道理,这个更轻,避免它的流失。那么这个五灵脂呢,它是排泄物,煎煮的过程当中,容易使煎汤混浊,包煎了以后是避免煎液的混浊,容易澄清,容易分离。所以这两个药它都要包煎,但是这个要求不一样。五灵脂是个排泄物,因为有特殊的异味,所以用醋来炒,一方面增强止血的作用,一方面是改善就是矫味这么一个作用。
另外,它属于十九畏的,但是古方也常常和人参同用。当然前几年以来,这个五灵脂的应用争论很大,有的人对于动物的排泄物作为中药使用,觉得首先卫生学能不能够符合要求?当然这个担心也不是没有依据的。但是从长期的使用(发现)确实这个五灵脂它也有它比较独特的一些功效,尤其是那个化瘀止血药在中药里面本身不多,失笑散又很有名,所以不管怎么争论,现在这个药仍然在使用。尤其是在藏药或者蒙药里面,这个使用的频率还相当高。怎样进一步的判断这个药?可能不能仅仅是从它的卫生学,其实这个没有发现在卫生学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只要它的疗效确定,这个动物的排泄物其实有一个心理因素在里面,所以这些也是应该考虑,那么就需要进一步的评价。
血竭、花蕊石、降香
另外两个化瘀止血的药就不要求了,这三味。那血竭呢,是资源比较少,过去是进口,现在虽然云南有这个近缘植物,有国产的血竭,但总体这个药材并不是很丰富,而且这个掺假的现象也比较严重。所以知道这个药也是个化瘀止血药,主要在一些外伤用得多一点。有了三七以后,也是对它的应用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候也不是用得很多了。花蕊石呢,这个矿物药在现代,也是应用比较少,古方里面有一些使用。降香呢,作用是比较缓和的化瘀止血药,止血作用不是很明显,活血作用相对明显一些,这些都不要求。
前期课程目录: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麻*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桂枝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紫苏、生姜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香薷、荆芥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防风、羌活、白芷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寒药--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蝉蜕、蔓荆子、葛根
张廷模:《中药学》发散风热药--柴胡、升麻、淡豆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芦根、天花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泻火药:栀子、夏枯草、决明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芩、*连、*柏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燥湿药:龙胆草、苦参、穿心莲、秦皮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板蓝根、大青叶、青黛、贯众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鱼腥草、蒲公英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紫花地丁、土茯苓、熊胆、野菊花、红藤、败酱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解毒药:山豆根、射干、马勃、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生地*、玄参
张廷模:《中药学》清热凉血药: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张廷模:《中药学》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连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芒硝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大*
张廷模:《中药学》攻下药:番泻叶、芦荟
张廷模:《中药学》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甘遂、大戟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芫花、牵牛子
张廷模:《中药学》峻下逐水药:商陆、巴豆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药:乌头、木瓜、乌梢蛇等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防己、秦艽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清热药:络石藤、雷公藤、豨签草、臭梧桐、桑枝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苍术
张廷模:《中药学》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厚朴、藿香、佩兰
张廷模:《中药学》化湿药:豆蔻、砂仁、草果
张廷模:《中药学》利水渗湿药:茯苓、猪苓、泽泻、薏苡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附子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干姜、肉桂、吴茱萸
张廷模:《中药学》温里药: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花椒等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橘皮、青皮、枳实、木香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沉香、乌药、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川楝子、青木
张廷模:《中药学》行气药:薤白、柿蒂、九香虫等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谷芽
张廷模:《中药学》消食药:莱菔子、鸡内金、鸡屎藤
张廷模:《中药学》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南瓜子、鹤草芽、槟榔、雷丸、鹤虱
张廷模:《中药学》收敛止血药:仙鹤草、白及、棕榈炭、血余炭
张廷模:《中药学》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地榆、槐花、侧柏叶、白茅根
张廷模:《中药学》化瘀止血药:三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