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聊聊 [复制链接]

1#
破译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6185625.html
《庄子·外篇·山木》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君子之交淡如水”。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其实还有后半句,那便是“小人之交甘若醴(读作lǐ)”。“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是指君子之间的交情,清淡的如同清水一般,不掺杂任何杂质。而“小人之交甘若醴”的意思是指,小人之间的交情却如同甜酒一般甘甜。我们都知道,酒是一种由多种原料发酵制作而成,其制作工艺十分繁杂,和酒肉朋友差不多的概念。这句话也讽刺了小人之间由于利益,而相互勾结产生的酒肉友情,很不牢固,随时会被遗弃。那在“小人之交甘若醴”这句话中,有一个生僻字“醴”,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呢?古代的啤酒又是什么样的呢?一、醴的含义“醴”的意思本义是指用不同的谷物酿造的酒类,后特指美酒、甜酒。《礼记·杂记》里就曾有记载:“醴者,稻醴也。”孔颖达疏:“‘醴者,稻醴也’者,言此醴是稻米所为。”这里的稻醴,指的就是用稻谷酿造而成的醴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全世界都享誉美名,其中的酒文化也是一大特色,起源历史悠久,发展到如今,常见的酒类也有很多,比如啤酒,葡萄酒,果酒,白酒,甜酒等等。像如今常见的这些酒类,其实在古时候就有出现。比如葡萄酒、果酒、白酒、甜酒等等,制作工艺虽稍有不同,但基本本质不变,只是命名有些不一样罢了。那有人就会问:古代也有啤酒吗?这个还真有,就是上文提到的“醴(读作lǐ),它被称之为古代的啤酒。二、古代“啤酒”的制作原料我们都知道,啤酒是以麦芽(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为主要原料,并且通过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不但如此,啤酒的酒精度数相对来说较低。而“醴”,与现代啤酒的制造流程相似,并且原料也都大多相同,因此“醴”,被称之为古代的“啤酒”。早在中国远古时期,智慧的古代人便通过研究,初步创造了酿酒的技术,最早这项发明产生于商朝。在殷商时期的卜辞中,曾经出现过这两个字:蘖和醴。蘖指的是树木砍去之后又新长出来的嫩芽,泛指植物从茎的底部长出来的分支,这指的便是谷芽。而醴,我们在上文中做出过详细的解释,指的是甜酒。在卜辞中,蘖和醴出现的频率非常的高,我们能够初步推断,蘖的作用是为了生产出醴。根据谷物发芽后的谷芽,通过磨碎醣糖化发酵等工序,制成“啤酒”。《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中也曾有所记载:蘖粟,蘖黍,蘖来(麦)都是制造醴的原料。所以,中国古代人对于酒水制造原料的选择,是十分丰富且多样的。除此之外,殷商时期的人们对醴还有“新醴”和“旧醴”的分类。顾名思义,新醴指的是十分新鲜的刚刚酿成的“啤酒”,而旧醴指的是经过一段时间贮藏,经过岁月洗礼的“啤酒”。因此综合而言,中国的原始啤酒至少也有年的历史。三、古代“啤酒”的制作原料分类一类是用蘖(读作niè)造醴,通过谷物发芽的方式。蘖本意是指被砍去或倒下的树木再生的枝,引申义是生芽的谷物。用蘖造醴,就是通过谷物发芽时产生的酶,将原料本身糖化成糖份,因为酶本身就具有生物催化作用,最后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转变成乙醇,即酒精。那古代人如何用蘖酿造醴呢?首先应该要制造蘖,为了不让谷芽生长的太过成熟或密集,应严格控制时间以及水分的投入,当谷芽才冒出头,正是娇嫩的时候,将其粉碎并且进行糖化。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人民便已经开始使用饴糖了。古籍《礼记·内则》对于“枣粟饴蜜以甘之”的描写,就验证了这一历史事实。具体来说,用蘖酿造醴必要的流程是发芽,粉碎,糖化以及发酵这四个阶段。另外一类就是用曲造酒,利用自然发霉的谷物,制成酒曲,再用酒曲中所含的酶制分将谷物原料糖化,最后发酵成酒。在古时候,社会发展有限,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谷物发霉后就可以发酵成酒,这便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北魏时期的书籍《齐民要术》,也曾经详细的介绍过酒曲的生产过程。根据谷物原料的划分,酒曲也被分为很多种类。因此,制作工艺,也稍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先粉碎原料,等待发酵,然后投曲及时,火候适宜,最终放潮降温。四、为何曲造酒会淘汰用蘖造醴中国是世界上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酒文化的发源地。中国古代人民发明了一件重要的酿酒技术,那便是用曲造酒。酒曲实际上是从发霉的谷物演变来的,酒曲中含有让淀粉糖化的霉菌以及促成酒精发酵的酵母菌,这项发明让古代人们控制微生物并且战胜了恶劣的酿酒环境。根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时酿酒用曲的比例。“一酿用粗米二斛,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所以早在汉代时期,古代人民便以精良的测量手段来控制酿酒原料的配比。那么用曲造酒是怎样逐渐淘汰掉了用蘖造醴呢?酒曲的起源十分悠久,关于酒曲,被人类所发现的最早文献是周朝时期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的”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发展到宋朝时,酒曲的使用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从宋朝之后,醴的制造质量得以更加优良,口感更加醇厚。因此,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曾经口感发甜的“醴”,已经不再深受人们的欢迎。并且,由于“醴”的酒精浓度较低,喝起来并不过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钟情于能够让人飘飘欲仙的白酒,导致购买醴的百姓越来越少,商家对于醴的制造也越来越少。所以导致最终用蘖造醴的方法,没有得到流传,逐渐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明代科学家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一书中就曾有详细记载:“凡酿酒必资曲药成信。无曲即佳米珍黍,空造不成。古来曲造酒,糵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糵法亦亡。”所以中国古时候的酒,绝大多数是用酒曲酿造而成的。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无论是茶文化还是酒文化,都蕴含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智慧与内涵。“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作为“古代啤酒”的醴,虽然逐渐淹没于历史的河流中,但是它所留下的闪光的智慧与价值,却深深地印刻在人们的脑海中。真正的君子之间的交往是坦荡的,是平淡的,是没有那些勾心斗角、算计心机的。酒肉弟兄千个有,落难之中无一人,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小人之交便是如此。社会虽然是一个大染缸,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不被世俗定义,成为自己。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找到自己的知己,在人生道路上有君子为伴,而没有小人的困扰。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