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鲜美敬五谷母神民食有赖,饮水思源 [复制链接]

1#

在潮汕地区,人们尊称神农为“五谷母”,母字为五谷源头之意。潮汕平原地少人多,因此人们必须精耕细作,最大限度地向土地要产量。“农业为天下之根本”,在古代,人们依赖自然,对宇宙的认识有限,除了通过辛勤劳作确保生活所需外,还必须祈求天时地利,希望得到神灵的庇护,以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因此五谷母作为农业的守护神,深受潮汕人民的敬仰和纪念。

每年农历六月十五和十月十五,黄历上的五谷母诞,为何有二次神诞呢?因潮汕水稻一年两熟,六月和十月分别是夏收和秋收已毕时节,人们于是把两季稻的收获时间当做是神农氏诞辰进行感恩答谢,故行夏秋二祭。此时民间要用米筒装满白米,贴一圈红纸算是五谷神位,进行祭拜,俗称五谷母生。

在这两天,潮汕人民都要在家祭拜五谷母,摆放五个碗五双筷子,碗筷数目均为五,“五”象征五谷,以米筒装大米为香炉,并精心准备一桌丰盛的供品,包括粿品、三牲、韭菜或春菜、豆干、米饭、水果等,以此表达对五谷母的敬意。

丰富的供品,每一样都承载着潮汕人民对自然的感恩和对传统的尊重。

在汕头和普宁等地区,人们会特别制作粟穗粿来祭拜供福。首先用粘米粉和冷水一比二混合均匀,搅拌成细腻的米糊状,用不粘锅小火慢炒,不停搅拌防止糊底,炒至抱团后加入适量生粉,揉成软硬适中的面团,加入花生米,适量的盐和汤,用手揉成不同形状:长条状寓意挑满稻谷用的“竹竿”,半弯形寓意收割用的镰刀,圆形寓意收获后的古钱币,还有扁扁的饭勺形状。最后上笼蒸熟,放凉后码在盘子上。这样制作的粟穗粿口感软糯且有弹性,带着花生米的香气,十分诱人。

在潮州等地区,落汤钱,亦称“胶罗钱”、“软粿”,是一种在五谷母生当天用来祭拜和祈福的传统糯米糍团。糯米被蒸熟,再切成小块状,沾上芝麻、砂糖等配料,小巧的甜蜜糯米小丸,似大铜钱般圆圆的一个叠着一个,口感香糯黏滑,有弹性,寄寓着阖家团圆、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景,也意味着:“糯米钱,食了有钱。”

在潮汕地区,白煮咸猪肉是供奉仪式中不可或缺的“三牲”之一。几乎每个家庭在重要的祭祀活动中都会准备这道菜。新鲜的五花肉在盐水中浸泡,经过简单的水煮,便能还原出食材最本真的味道;食用时,将白煮肉切成一片片,肉质香烂、肥而不腻、味道醇厚,沾着酱油味道更美味鲜甜。

潮汕之地,稻香四溢,这里的烟火气息,是在五谷收成后的餐桌上一粥一饭飘出的热气中,也在对神明表示感恩中点香祭拜升腾的烟雾里。

香烟缭绕,潮汕人以香火为媒,向神明献上最诚挚的感激之情,这份情感,如同潮汕的烟火,虽不张扬,却温暖而绵长。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日新月异,而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股在烟火下的感恩情怀,始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信条,无论走遍海内外,我们依旧能将这份对万物的感恩,藏于心底,表于行动。

这份感恩,激励我们以谦卑的态度对待自然,以敬畏的心情面对生活,用行动诠释着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用心灵感受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烛火映照,一方传统,一方信仰

三餐茶饭,一份烟火,一份归属

风味不改当鲜美,山川依旧说丰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