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不能治疗 http://m.39.net/news/a_5980338.html澹泊宁静之西,过河是映水兰香。水田数亩,绿荫纵横,适凉风乍来,稻香徐引,一派田家风光。这是一组以重视农桑为主题的园林景观。映水兰香屋旁松竹交阴,萧然远俗。东南有钓鱼叽,北有印月池,池北是知耕织,濯鳞沼,西南的贵织山房里祭祀蚕神。封建社会的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基础,重视耕织,裕民观稼,历来为封建明君所共识。园林中增添这一内容,既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思想的反映。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表达了封建统治者对稻黍的重视。折北为秫香楼,楼可四望,每当夏秋之交,家田种秫,皆在望中。稻谷飘香胜兰香,这正是最富田园特征的,且切合归田园居的造园主题。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柴门临水稻花香,都是极有兴味与富有诗意的。〈〈红楼梦〉〉大观园里建有稻香村,那里青篱、土井、茅屋,又是分畦列亩、佳蔬菜花,将田园生活理想化,典型化了。圆明园中种稼,劝农的园林主题,不仅仅是帝王们对荣华富贵生活的补充与调剂,更为重要的是关系到民生国计,大清江山的安定与稳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古书记载,神农之时,天雨粟(降下谷种),神农遂耕而种之,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九只穗子的稻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人们感念炎帝的恩德,称他为神农。而康熙皇帝对水稻栽培有浓厚的兴趣,并注意培养生长期短、品质优良的稻种。在他自己编辑的康熙几暇物编中就有记载,这稻种色微红面粒长,气香味腴。而这里的知耕织,则是牛郎织女的象征。公元年,奉雍正旨意,在园中开始养蚕,并派首领太监一名,专门管理养蚕事务,还在万寿山脚下设立了织染局。
关于蚕神。传说远古时候,有户人家,父女相依为命,不幸父亲被人掠去,数年音信皆无。孤独的女儿非常思念父亲,就对她喂养的一匹公马戏言马呀,你要是把我的父亲救回来,我就嫁给你。这匹马信以为真,挣脱缰绳跑出去,寻找并带回了姑娘的父亲;父亲后来得知女儿的戏言,用暗箭把马射死了,还剥下马皮晒在了院子里。与邻家的孩子在院中玩耍的姑娘,见了马皮很生气,用脚踢着它说你这畜生,还想讨人做媳妇吗?活该剥你的皮。话音未落,马皮倏地从地上掀起来,卷起姑娘飞走了。父亲几经寻找,才在一棵大树的树叶间,发现了马皮包裹的女儿,她变成了一条蚕,正在吐丝作茧。妇女们便取下蚕来,饲养着,得到了好几倍的收成。
这棵树被称为桑(丧),意思是年轻姑娘献出生命,变成了马头蚕,自此,人们养蚕缫丝,织成华服,享受蚕女赐给的幸福。据说四川有的地方,寺庙的墙壁上画有蚕马,一个玉女披着马皮,管着叫马头姑娘。人们向她祈求蚕桑的丰收。宫廷画家曾绘过一幅雍正耕织图,生动地表现了雍正在皇子时的面貌情趣和他在*治上的韬光养晦。上面有雍正的亲笔题诗,并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他与福晋分别扮作农夫和蚕妇形象,反映出他重农的思想与作为,以此取悦父皇康熙,为日后继位奠定了基础。在圆明园中,无论是反映皇帝观稼,还是反映民众耕织的主题,都充分表明,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着统治地位,一家一户的男耕女织依旧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
水木明瑟在映水兰香的东北,匾额为乾隆所题,而雍正提额是一溪清水引风凉。组景包括水木明瑟、风扇室、暖翠亭、溪岚书屋、竹林院、澄怀堂等,其北稍西,是著名的文源阁,阁西是柳浪闻莺。临水而建的水木明瑟,运用西洋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发出泠泠瑟瑟的乐响,是一处别出心裁的园林新景。水经注八.济水池上有客亭,左右楸桐,负日俯仰,目对鱼鸟,水木明瑟。郦道元又说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达;智仁之性,其山水放深。依山傍水,林田相映,清风徐徐,水法乐声与流水音响间杂的水木明瑟(水与林木莹净新鲜之意)正是体现了这些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