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光疗仪的作用 http://m.39.net/news/a_9387441.html7月,正值“三夏”农忙时节,武川田野上,鲜见低头劳作的农民,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轰鸣的农用机械。从传统的牛耕人掘、肩挑背扛,到现在“铁牛”奋蹄、插秧施肥收割烘干一体化,原先田野里的“哞哞”声渐渐被“突突”声取代。这种转变,是武义现代农业发展的驱动力量,也是帮助武义农民种出金稻穗的关键所在。
从种植到收获,从粮油到水果,武义农业生产全过程“机器换人”革命加速推进,“面朝*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时代已渐行渐远。
手把锄镰拖犁拽耙来翻田
新中国成立之初,武义农业机械化一片空白,农业器具也只局限于传统的犁、耙、锹、铲、锄头等,效率极其低下。“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这便是旧时耕作的真实写照。
年,武义、宣平两县农业局设农具股,配备农机干部,负责农机具推广使用。是年,武义引进双轮双铧犁、单管喷雾器、手摇式双头喷粉器等初代农业机械。年,武义成立县农机局,年撤销,成立县农机管理站。期间,武义前前后后引进百来种农业机械,有部分机械如江西产丰收-27型中型拖拉机、背负式压缩喷雾器、湖州产“浙江-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等受到农民欢迎并投入推广使用,但大多因成本高、达不到农艺要求、无配件供应等种种原因而逐步停止使用。因此,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面朝*土背朝天的手工耕作仍然唱主角。
“年,也是大概这么个时候,满地的水稻,连天加夜地抢收。”现年71岁的周元华是泉溪镇上湖村上滩自然村人,是武义元华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国平的父亲,他回忆说,改革开放前,村里分成了四个生产队,他在第四生产队。“凌晨四五点钟左右,生产队出早工的哨声一响,大家伙儿就集体出动搞‘双抢’。当时割稻靠的就是一把镰刀,镰刀口是一排斜尖齿,割稻子的时候,左手抓住禾蔸,右手用镰刀顺势往禾蔸上一割,‘唰’的一声就把稻子割下来了。田里除了知了的叫声,就是一片整齐的‘唰唰’声。”
“下雨变汪洋,收获靠肩扛。要想多打粮,全靠天帮忙。”晒谷那段时间是最让农民提心吊胆的。七八月份的天气像歇斯底里似的反复无常,上午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中午又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因此那几天,大家伙儿都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