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芽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一粒好种子奋斗不负新时代学习袁隆平 [复制链接]

1#

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逝世。这位一生都在和水稻打交道的科学家,因“稻”结缘兴宁,在兴宁的田间地头留下了他的足迹和嘱托。

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和“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如今,斯人虽逝,但他留下的无数优秀种子早就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种在齐昌大地上,种在人们的心中。

寻足迹记嘱托

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袁隆平在龙田镇环陂村试验田测试现场的题词。

在龙田镇环陂村,村*支部书记刘天新拿出一沓照片向记者展示,照片上的袁隆平院士在为年11月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达到.78公斤、创下世界单产新纪录而题字祝贺。

这是袁隆平与兴宁结缘的第二年。如此缘分,和兴宁对农业的重视,以及兴宁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袁隆平在龙田镇环陂村试验田测试现场亲笔题词。(受访者供图)

兴宁市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东省农业生产大县,有着良好的农业生产基础,也多有承接省级科研试验项目的成功实践,广受科研团队好评。

年2月,在省有关领导、科研团队的推荐下,袁隆平邀请兴宁市农业局(现为兴宁市农业农村局)有关团队到湖南长沙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座谈,并达成合作,由袁隆平团队主持的“华南双季超级稻年亩产斤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模式”攻关项目(以下简称“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落户兴宁,团队当天就领到了斤种子。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罗志高对初次结缘印象深刻:“袁院士肯定了我们兴宁农业的成绩,也肯定了我们基层的农业工作。”

年,袁隆平院士(右)邀请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左)到湖南长沙参加座谈合影。

其后,袁隆平团队加强了和兴宁的交流合作。袁隆平于年、年两次到访兴宁,还于年邀请兴宁农业局团队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参观学习。

年7月18日,袁隆平到种植现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高讯摄)

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试验田的种植者李志新第一次见袁隆平,就是在自己的试验田里。年7月,40多摄氏度的高温,85岁的袁隆平不用人搀扶,径自走进田里。烈日下,袁隆平的一句话一直深深影响着李志新:“袁院士说,目前我们解决了吃饱的问题,但是之后,我们的水稻要从高产往优质化方向进行生产。”

袁隆平的话,在这个基层农民的心中,种下了“担当”的种子。如今,李志新的基地引进“高产”和“优质”的不同稻谷品种,每年都能实现产量和品质上的逐年突破。作为种粮大户,李志新在自己种好田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往机械化、高效化、品质化的种粮道路上发展。

年兴宁创下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量世界最高纪录,袁隆平发来题词以表示祝贺。

李志新每年都积极配合科研团队进行示范种植试验。去年,在李志新的试验田里,测得“19香”丝苗香米年亩产.12公斤,创下双季稻香米年平均亩产量世界最高新纪录,袁隆平院士特地为此次测产丰收发来题词以示祝贺。今年,李志新继续配合实施华南农业大学的高产高效攻坚项目。

在李志新的试验田里,今年新栽种的青香优已经冒出稻穗。(钟幸钰摄)

日前,记者来到李志新的试验田,以“青香优”“青香优19香”等为示范品种、香稻增香栽培技术等为示范技术的丝苗米品种绿色高产高效集成技术示范田满目苍翠,生机勃勃。“试验的目的是增强我们的技术储备,好的技术得到推广后,可以增加粮食产量和质量,为保护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力,作为种粮大户,我认为我必须去坚持。”李志新说。

铭初心扬精神

推良种良法端稳饭碗

广东的气候特点是高温高热多雨,水稻极易有病虫害,试验项目落户兴宁,能够顺利实现增产离不开种植和管理团队的扎实付出。

展望齐昌大地田间地头,还有这样的一群“农人”——

把“良种”带回来,配合科研团队,指导种粮大户使用“良法”,兴宁市农业农村局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站长石坤华、兴宁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张振平等农技人员也是华南双季超级稻项目背后默默无名的“奉献者”之一。

“良种是农业的‘心脏’。可有了良种,还要有良法,更要根据兴宁的水土、气候条件来进行及时的监测、调整,这都需要我们全身心投入。”石坤华说。多年来,石坤华和张振平一直扎根基层,参与承接过许多省级科研项目。“在项目的整个管理过程中,我们的团队工作都是非常扎实的。”张振平告诉记者,除了跟进试验项目,农技人员在推广新品种时要经常到田里检查,予以农户及时的指导;对病虫害也要进行监测和预报,指导农户有效防治。

年7月18日,袁隆平到种植现场查看水稻生长情况。(高讯摄)

“袁院士第一次来兴宁下到田里时,是由我负责引导和介绍的,当时的天气那么热,袁院士却十分认真敬业,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石坤华回忆起年袁隆平第一次来兴时的情景说道。

除了留给人们敬业、奉献、和蔼等印象,袁隆平及其团队也给兴宁农业发展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年7月18日,袁隆平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接受媒体采访。

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作为基层农技人员,石坤华和张振平则奔走于把科学家的科技论文落地见效,推广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素质,助推兴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田野上。“和袁院士团队合作交流后,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能让我们看到农业发展的新趋势,这对我们基层农技人员来说非常受益。”张振平表示。

在20世纪80年代,农技人员要推广良种和新技术,得骑着单车下乡奔走,农民接受程度不高,还要村干部带头作出成效来给大伙看;现在,农民都主动寻良种、问良法,希望能提高效率,端稳自己手中的“饭碗”,这个变化也离不开农技人员的付出和努力。“艰深复杂的理论农民不懂,这就需要我们去指导,把成果展示给他们看。我们要推广高产、优质的稻种,引导农民种更高产、更好吃的米。”张振平说,基层农技人员就是要把“高大上”的创新科研成果,一层一层推广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是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应有的奉献。

“现在的技术发展非常快,未来的趋势我们也无法预测,唯有坚持学习,坚持实践。”张振平总结道。

传薪火担使命

脚踏实地以振兴乡村

袁隆平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坚持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把梦想的种子种在了荒芜戈壁滩上、重度盐碱地里,把荒地变成良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其孜孜追求的梦想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其不懈探索的背后是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

实现“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端稳我们自己的饭碗,不仅需要袁隆平院士这样扎根三农的科学家,也需要脚踏实地为“三农”事业、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的乡土奋斗者。

年11月19日,袁隆平院士到兴宁市龙田镇环陂村试验田查看超级稻的生长情况。(高讯摄)

“守住耕地红线,推进垦造水田、撂荒弃耕的复耕复种工作,就是在用实际行动贯彻‘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的思想。”龙田镇*委委员、副镇长杨文俊说,身为*员干部,要向袁隆平院士学习,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作出努力。

截至目前,龙田镇已完成68%的复耕复种任务。杨文俊介绍说,主要做法包括引导大户、合作社、农企等扩大种植;发展一村一品,利用好每一亩土地;提供“保姆式”服务,为民解忧办实事等等。连日三十多摄氏度高温天气,杨文俊从早到晚奔波于田间地头,因汗湿一天要换6次衣服。“我们作为*员干部,就要自己先学懂领会相关*策,并加强宣传,让农业*策惠及农民。发展好农业,振兴好乡村,才能牢牢端稳我们自己的‘饭碗’。”杨文俊说。

*建引领促发展,河口村新增荷塘景观,村民多了休闲好去处。(钟幸钰摄)

年年底,河口村*支部书记杨新龙放下在深圳的汽车服务事业,毅然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多次走访,主动和企业对接,洽谈产业进村事宜,创下两年引进7家企业、流转多亩土地、并组织乡贤村民众筹建设农家乐和民宿的“河口速度”。广州天河区财*局驻河口村第一书记*高彪说:“杨新龙接任村*支部书记以来,团结支部班子,带领“两委”班子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和新农村建设中,目前支部堡垒作用强,产业兴旺,村容村貌也越来越好。”

杨新龙认为,河口村留下来的多为老人、条件较差人员等,要发展要建设离不开乡贤等为家乡奉献的“情怀”。他时常联络在深乡贤,鼓励大家经常回乡,一齐参与家乡建设。“唯有号召大家为家乡奉献,我们的乡村才能越来越好。”杨新龙坦言,身为一名*员,身为一名基层干部,要把实现自身价值融入家乡发展之中。

袁隆平院士曾说:成功没有捷径,要实践,要吃得苦,要下田,在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对梅州市兴林澳洲坚果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85后”新农人王文而言,学习和实践就是最好的传承。“我们不仅要懂得创新,还要善于学习创新科研成果,去实践、去执行。发展是时时变的,作为新农人,我们最重要的财富就是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的能力。”王文说。

扎根乡土不负苍天

把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研究事业,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袁隆平院士不仅把宝贵的科研成果留给世间,更留下了其有信仰、有担当、有本领、有情怀的榜样精神。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当前,站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奋力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新起点上,学习袁隆平精神,我们要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土的新型人才。

爱农的基础是知农。加快现代化农业推广,让更多更新成果惠及基层农村。要建立健全农业知识学习成长体系,让对农业农村感兴趣的人有渠道能够增进深入地、切实地了解。农业农村不在理想中,而在真切体验和感悟中。

要有坚持学习的能力和决心。时代发展瞬息万变,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跟不上发展变化,很容易就落后于众。学习能力是一种接收力,是懂得拓宽自己的视野,不断寻求发展机遇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能知自身优劣,能学他人长处和先进思维。唯有坚持学习,才能跟随时代不断前行。

“电脑里长不出水稻”,实践才能出真知。验证知识的方法只有实践,懂学习还要懂执行,在实践中收获经验教训,才能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坐而论道易,要能结合兴宁乡土人情,去把更多“科技论文”实践在田野上。

梅州日报记者:钟幸钰

编辑:李舒宇

本文来源:梅州日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